奧黛麗•赫本於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,本名奧黛麗•凱薩琳•赫本-魯斯坦(Audrey Kathleen Hepburn-Ruston)。奧黛麗的父親約翰•維克特•赫本-魯斯坦(John Victor Hepburn-Ruston)是一位英國銀行家,母親艾拉•凡•辛斯特拉(Ella van Heemstra)是荷蘭貴族後裔,襲有女男爵的封號,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。
赫本六歲開始就讀位於英國倫敦的貴族寄宿學校(1935年-1938年間),但旋即遇到父母離異(1935年),之後赫本離開英國跟隨母親一起回到荷蘭的娘家。1939年時她進入安恆音樂學院 (Arnhem Conservatory)學習芭蕾舞,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荷蘭也落入德國納粹的佔領區內,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,她竄改了母親的身分文件製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妲•凡•辛斯特拉(Edda van Heemstra,Edda與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筆之差),但,這名字從未合法正式登記過。
當納粹侵佔Arnhem後,奧黛麗患上了憂鬱症和營養不良,奧黛麗那瘦削的身材便來源於此。戰後,赫本進入倫敦著名的Marie Rambert`s學校學習芭蕾舞,並開始在一些音樂劇擔任角色。畢業後,她成為一名職業模特。直到1948年一位製片人發現了她,讓她在一部歐洲電影《Nederlands in 7 lesson》中擔任一個小角色。1950年,赫本拍攝了她的處女作-英國影片《天堂的笑聲》。1951年她又在電影《Young Wives' Tale》中為Eve Lester配音。當赫本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後,她最終決定去美國好萊塢發展。在美國,她先在百老彙出演了音樂劇《Gigi》。隨後在1953年由威廉•惠勒執導,並與好萊塢名影星葛利葛來•畢克一起主演的電影《羅馬假日》中,赫本獲得了了不起的成功,許多報紙著文誇獎赫本,說“一個新的嘉寶出現了”。赫本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。同時她還因在百老彙戲劇《翁丹》中的表演榮獲托尼獎。赫本的成功是因為她飾演的“安尼公主”那天真清純、善良典雅、賢良親切的小精靈形象以及她那古典美(俏皮活潑的短髮,給人健康的感覺),不象當時風行的性感金髮女郎,她使世風轉為自然清新之美。